摆脱骨血管瘤的预防方法

2017-05-09 16:25:10 来源:
分享: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很多的人群是会得血管瘤疾病的,我们知道这类疾病会出现在很多的部位,摆脱骨血管瘤的预防方法,骨血管瘤大家听说过吗,但是其中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生活中应当注意了解其中的预防事项,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1下吧!

预防

1.人群预防,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延续性疼痛,此时病变可能已延续1段时间,许多病人总将关节周围的疼痛理解为关节扭伤,直至延续性剧痛的产生或触及肿块方来救治。因此,人群预防的重点应是有关知识的普及,令人们增加对骨赘瘤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警惕性。卫生条件、医疗保健质量的提高是早期发现的保障,而人群知识的普及是早期发现的基础。所以应强调在青少年发现膝关节周围无明显外伤的疼痛时,初期应到有1定水平的医院检查,以利早发现、早医治,提高生存率,利民、利己。

2.个体预防

(1)1级预防:该病初起时可能没有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常常就是疼痛。1旦出现疼痛,摆脱骨血管瘤的预防方法,特别是无明显的外伤史,这类青少年应尽快救治检查。本病的产生可能与1些外界的刺激有关,如X射线等。因此应避免接触这些危险因素,如因某些因素不能不接触时,应注意防护,今后要定期复查直至20岁以后。某些良性病变亦可转变成骨赘瘤,如骨软骨瘤、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对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更应警惕,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警惕可能产生恶变的信号,如本来不痛的出现疼痛,本来生长缓慢的突然生长迅速等。如出现这些征象,应立即去看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必要时可行活组织检查。

(2)2级预防:骨赘瘤患者的预后与该病发现的早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当青少年出现不明缘由的产生于膝关节周围的疼痛症状时,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以为是孩子顽皮外伤而至。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使许多肿瘤的早期发现成为可能,但骨赘瘤单抗药盒的制备尚待进1步研究。目前对骨赘瘤的分期亦多沿用1980年Enneking提出的外科分期系统,即GTM外科分级系统。其中良性为G0,低度恶性为G1,高度恶性为G2;肿瘤位于囊内为T0,位于间室内为T1,位于间室外为T2;无局部或远隔转移为M0有则为M1。对低度恶性的骨赘瘤和皮质旁赘瘤可采取局部切除或瘤段切除并配合化疗的方案,如为高度恶性,则应采取术前化疗加截肢加术后化疗的方案。因此骨赘瘤的发现早晚及其性质,对手术措施的选择、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传统的医治骨赘瘤的方法为截肢加放疗,此疗法的5年生存率在20%左右。化疗的兴起,使5年生存率有大幅度提高。现在多被采取的是以大剂量的氨甲蝶呤为主的化疗方案。各种在此基础上构成的不同方案,大同小异,均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选用作用于不同周期的化疗药物,但有1点是共同的,即大剂量的氨甲蝶呤。1967年Djerassi首先利用大剂量的氨甲蝶呤合并使用甲酰叶酸钙解毒的方法治疗骨赘瘤。1968年Jaffe采取此法医治转移性骨赘瘤并取得成功,被称为氨甲蝶呤医治恶性肿瘤剂量史上的1次革命,使骨赘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我们强调手术的完成不是治疗的结束,患者应遵医嘱坚持定期化疗,才可能有良好的预后直至治愈。

(3)3级预防:由于骨赘瘤的恶性程度很高,故目前的手术方法多采取截肢。在手术中要注意无瘤操作,尽可能避免因手术所酿成的种植或远隔转移。对局部复发或远隔转移的孤立性病灶,日前主张仍采取术前化疗加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的方案,仍可能有较好的预后。如为远隔部位的广泛转移,可采取化疗、支持治疗、关键部位的放疗等方法,目的为支持及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此类病人预后极差。

骨赘瘤同其他恶性肿瘤1样,是1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与其他肿瘤不同,骨赘瘤好发于青少年。它是最多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其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如未经正规治疗,半年至1年内肿瘤就会产生肺转移,导致患者死亡。

骨赘瘤主要病发部位在下肢,特别是膝关节周围会出现无缘由的关节疼痛。但是,青少年平常活动多,难免有个磕磕碰碰,因此肿瘤引发的疼痛容易被误以为是正常的生长痛或是扭伤。其实,青少年骨赘瘤有本身特点。

对青少年来讲,骨赘瘤最大的病发特点之1就是病发突然,开始表现为关节周围间歇性疼痛、酸痛、钝痛,服止疼药有效。随着病情加重,疼痛剧烈难忍且延续时间延长,用止疼药都无效,而且疼痛会向其他部位放射,在夜间尤其严重。因此掌握特点后可以尽早发现,避免错失治疗时机。

我们知道了预防问题,应当生活中关注起来,尽快的摆脱疾病的来袭,相信朋友们浏览完以后大家可以有了全面的人认识,因此,生活中尽快的治愈,祝您早日健康!

分享: